通知公告
国家宪法日,你应该知道的宪法小知识!
一、为何设立国家宪法日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宪法日为何是12月4日
我国曾于通过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三、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使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全面准确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六大核心要义:
1.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3.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
4.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5.修改了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6.增加了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
四、宪法学习小TIPS: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现行的1982年宪法,历经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一)1954年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二)1975年宪法。1975年宪法是对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代面貌的经典文献。
(三)1978年宪法。“七八宪法”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七五宪法”的极左倾向,继承了“五四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
(四)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