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以案说险:警惕未知链接,保护账户安全
发布时间:2025-03-18
目前,不法分子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手段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案例:
李先生某天收到一条“银行”的短信,称其信用卡积分即将过期,建议客户点击链接兑换礼品,避免积分过期的情况。于是李先生点击链接后,进入了一个仿冒银行的网页,输入卡号、账户密码及验证码后,系统突然黑屏。最后账户被盗刷1.8万元,最后经警方核查,该链接为境外诈骗团伙伪造的钓鱼网站。
分析:
1、技术伪装:诈骗分子利用“官方网站”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发送不知名链接,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
2、心理诱导:以“积分兑换”、“账户异常”、冒充公检法等官方机构催促用户操作。
风险提示:
1、通过官方渠道下载各类软件。金融消费者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下载,不要盲目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
2、核实信息来源,如收到不知名的短信或未知链接,请进行多方核实情况,可拨打官方电话或进入官方网站进行二次核实。
3、定期修改密码,保护个人账户信息。消费者应避免使用简单密码、连续密码、生日、手机号码等易破解的密码,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