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社成功实现央行专项票据兑付
发布时间:2009-01-06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曾祥发 徐胜)12月4日,我社成功获得央行专项票据扶持资金11.9亿元,这标志着我社深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作为国家第二批改革试点的信用社,我社于2005年初启动改革工作,于同年9月1日认购了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以下简称“专项票据”)119126.50万元。三年来,在各级党政、人行、银监、省联社和市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社通过增资扩股、加大力度压降不良贷款、加快抵债资产变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改革三年来,我社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8年11月末,我社辖内共267个营业网点,各项存款余额4398794万元,比2004年增加1519162万元,增幅为52.76%,各项贷款余额2767692万元,比2004年增加750950万元,增幅为37.24%;资本充足率21.01%,比2004年提高了16.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占比17.54%,对比2004年末降幅为55.77%。 改革三年来,我社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不断创新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由过去单纯注重存款和贷款质量指标考核转变为突出效益指标考核,促进我社各项业务快速、有效增长:2006年末、2007年末和2008年11月末利润总额分别为7501万元、12380万元和19680万元,实际利润分别为77993万元、121643万元和156056万元,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42%、2.69%和3.43%,资产利润率同比增幅分别为16.39%、89.44%和48.99%。 改革三年来,我社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约束机制逐步健全。一是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构架。经过改革,我社按照“授权合理,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原则,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实行了理事长与主任分设,明确了“三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建立了议事规则。新机制已初步发挥作用;二是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制度执行得到加强。按照行业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建立起了覆盖信贷、会计财务、出纳、储蓄、中间业务、票据、安全保卫、审计、行政管理等范围和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改革三年来,我社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增强了我社的服务功能。改革三年来,我社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紧紧围绕南海区政府提出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投入,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至2008年11月底,我社涉农贷款余额1517863万元,占我社贷款的54.84%。12月4日,联社党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通过学习中共广东省纪委关于切实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有关问题的文件精神,要求我社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党性观念,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保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联社党委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