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春节后是招聘的黄金时期,各大厂企、单位都会在节后发布相关招聘信息,诈骗分子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诈骗的机会,盯上了找工作的年轻人,以招聘为由,实施诈骗行为。
案例:
春节后,年前离职的小明找工作进展不顺利,他有点着急了。某天,他收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在某招聘网站看到他的简历,觉得比较符合公司要求,所以邀请他来面试。对方告知面试地址后,小明通过网上搜索,确认是正规的地址,便放心前往。
去到现场,小明发现公司只有少量办事人员和办公电脑,对方解释说是公司处于初创阶段,现在进来的都是合伙人,还承诺后续会有各种相关技能培训和旅行团建活动,非常期待小明的加入。面试过程非常愉快,对方说了很多公司的未来计划、发展设想、人才培养建设,小明虽然非常心动,但是没有现场答应,告诉对方需要再考虑一下。
隔天,小明回复对方说愿意入职。对方表示很惊讶,以为小明要考虑好几天,刚好他们准备要去外出培训,是去某知名大厂交流学习,便询问小李是否要参加,可以新增一个名额,只要5888元就可以,这个是公司出钱的,但是小明是临时参加,所以需要先付,后续公司走账报销给他,大约是培训结束后3天可以报销到账。小明觉得都是公司报销,就觉得没关系,先转钱给对方,收拾行李,准备等通知去培训。但是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到了集中出发的地方,小明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于是立即联系对方,发现已经被拉黑了。小明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瞄准在找工作的年轻人,以初创公司的名头,吸引有拼劲的求职者。诈骗分子为他们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理想的职场,使年轻人十分憧憬这份理想的工作,这个时候提出他们可承受的培训费用或者保证金,年轻人轻信则会转账,导致被骗。
风险提示:
1、在找工作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招聘信息,对于小公司、初创公司保留心眼,多方考察。
2、在找工作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能随意泄露电话或身份证号码。如果面试或者笔试被拒后,可以要求公司碎掉自己的简历等。
3、新入职公司的“付费培训”“保证金”都是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