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海农商银行官方网站!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金融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

以案说险:抵制不法中介,守护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2025-06-16 信息来源:
  

金融秩序的稳定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抵制不法中介,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作为银行员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宣传金融知识,帮助客户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不法中介的侵害,守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安全。

 

案例:

客户王先生因近期资金周转困难,在网上看到一则“快速办理大额低息贷款,无视征信瑕疵,专业包装,成功率高”的广告。他联系了该中介,对方声称只需支付贷款金额3%的服务费,就能帮助他“美化”收入证明和工作单位信息,轻松获批50万元贷款。王先生信以为真,支付了1.5万元服务费并提供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中介为其伪造了全套申请材料。

然而,当材料提交至我行后,我行风控系统立即识别出多处明显疑点。经客户经理尽职调查核实,王先生的实际收入、工作单位与申请材料严重不符。我行当即拒绝了该笔贷款申请。更糟糕的是,王先生不仅损失了高额服务费,其个人征信报告上因本次不实申请留下查询记录,对未来正规融资造成负面影响,其个人信息也面临被中介非法转卖或用于其他欺诈活动的巨大风险。

 

风险揭示:

王先生的遭遇揭示了不法中介的典型套路及其带来的多重风险:

1.  “包装”陷阱,实为骗局: 不法中介承诺的“无视征信”、“包装美化”,本质就是教唆或协助客户伪造资料、骗取贷款,属于严重的金融欺诈行为。

2.  高额费用,血本无归: 无论贷款申请成功与否,中介预先收取的高额“服务费”、“包装费”基本有去无回。

3.  信息泄露,隐患无穷: 客户向不法中介提供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人脸信息等敏感资料,极可能被非法出售或用于办理其他网络贷款、注册空壳公司、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后患无穷。

4.  征信污点,自毁前程: 参与资料造假申请贷款,一旦被金融机构识破,不仅贷款被拒,还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留下负面记录(如“因提供虚假信息被拒贷”等),严重影响今后办理房贷、车贷、信用卡等一切正规金融业务。

5.  法律风险,责任难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贷款,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客户即使是被教唆,若明知材料虚假仍配合提交,也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金融消费者如何防范:

为保护自身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与信用记录,坚决抵制不法中介,请您务必牢记:

选择正规渠道,远离“黑中介”: 办理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请直接通过银行网点、官方网站、官方手机APP等正规官方渠道进行咨询和申请。切勿轻信网络、电话、短信等途径的所谓“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百分百下款”等虚假宣传。

保护个人信息,筑牢安全防线: 绝不向任何不明身份的中介或第三方透露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号及密码、手机验证码、生物识别信息(如人脸、指纹)等核心敏感信息。银行绝不会索要您的账户密码或短信验证码。

警惕“付费包装”,拒绝造假诱惑: 对任何声称可以“包装资质”、“美化流水”、“修复征信”并收取费用的服务保持高度警惕。诚实守信是金融活动的基石,任何形式的资料造假都将带来法律和信用风险。

了解自身权益,强化风险意识: 清楚知晓作为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正规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会充分进行风险提示。对所谓“零风险”、“保过”等绝对化承诺要保持清醒认识,天上不会掉馅饼。

遇事主动咨询,举报不法行为: 如有融资需求或对业务办理有疑问,请直接联系银行官方客服或前往银行网点咨询。如发现自身可能遭遇金融欺诈或信息泄露,应立即向银行反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发现不法中介线索,可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或公安机关举报。

 

银行提示:

维护健康、稳定、公平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行将持续: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和贷款申请材料真实性审核,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监测能力。深化消费者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金融中介活动。

       金融安全无小事,抵制不法中介人人有责。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源头防范风险,守护好个人“钱袋子”和宝贵的信用记录,共建清朗、有序、安全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