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断卡”行动的实施,电信诈骗的资金流转渠道受到严厉打击,银行转账等传统诈骗手段的“成功率”大幅降低。于是,诈骗分子开始“另辟蹊径”,将目光转向了实物黄金。用购买黄金的方式洗钱,成了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衍生品”。犯罪分子在诈骗得逞后,会立刻用赃款购买黄金,再将黄金卖出,借此快速洗钱。
一、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经过:2024年10月,某贵金属店老板李某接到一名陈姓男子的订单,对方声称要购买1千克黄金,在索要李某银行卡账号后直接支付了80余万货款。自以为接到大单的李某即使看到转账户名与陈某身份信息不符也未细想,并按要求将黄金交给陈某叫来取货的人。直至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后才得知陈某支付的“货款”实则是诈骗资金。
案例分析:黄金作为硬通货具有易储存、价值高等特点,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热捧。但购买黄金也被一些犯罪分子盯上成为洗钱的渠道,将非法资金通过该方式换成“硬通货”来洗白。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参与洗钱活动,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可能还会对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于永兴县人民检察院)
案例二
案例经过:小胡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找兼职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名中介工作人员小王。小王称其有一位朋友a想在银行买一些黄金,但因涉及经济纠纷不方便到柜台办理,想转账至小胡账户,让其帮忙代购,并表示会支付小胡一笔代购费用。小胡没多想便答应了,不久收到a转入的17.5万元,至银行代为购买了300克黄金,a也如约向小胡支付了代购手续费。不久,小胡发现自己的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才知道自己的账户因有涉诈资金流入被管控。
案例分析: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单纯,以代购黄金为由,让大学生提供银行卡账号,将涉诈资金转入其中,诱导大学生购买黄金后,再通过其他渠道回购以实现洗钱目的。
(资料来源于中山市银行业协会)
二、温馨提示
(一)“天上不会掉馅饼”,“活少钱多”的高薪诱惑可能是犯罪分子布下的陷阱。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不要贪图小利触犯法律。
(二)不要随意提供银行卡给他人转账,尤其对资金来源不明的代买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的请求,要坚决拒绝,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三)黄金销售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如遇客户盲目扫货,大额、多次购买黄金等贵金属的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