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近日,某中学家长收到一条来自“XX学校”的缴费短信,称“家长可通过短信链接进行缴费,逾期未缴可能影响课程开展”。由于学生姓名、学校以及班级信息准确,家长未怀疑便点击链接跳转至一个与学校官网高度相似的平台,按照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后,并未显示缴费界面,反而收到了银行卡的1500元支出的余额变动通知。于是家长立即联系班主任,才得知学校并未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通知家长缴费,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分析:
1、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学生的个人敏感信息,使得诈骗短信更具“可信力”。且利用开学前后家长警惕性放松的时机实施精准诈骗。
2、虚假缴费平台模仿程度较高,其目的在于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用于窃取资金。
风险提示:
1、核实官方信息渠道,及时核实可疑情况:学校的收费信息,一般会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号、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发布。若家长收到可疑缴费通知,应第一时间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核实。
2、慎点短信陌生链接,保护个人验证信息:切勿向任何陌生人、陌生网站或APP透露银行卡密码、支付验证码等信息,不轻信任何带链接的陌生号码短信。此类多为诈骗信息,需提高警惕。